WFU

2020年6月19日 星期五

四歲娃娃的成長型思維


作者:黃致潔




我高中是游泳校隊,大學時期也繼續參加校隊練習游泳。

雖然大家都說要「易子而教」,但是現在帶女兒去游泳池玩水時,還是會忍不住想要教她一下。從女兒很小的時候,我們就常帶她去游泳池,沒有上課也沒有教練,目標是先讓她不怕水、喜歡水。

四歲的女兒個性比較謹慎,從一歲左右開始去游泳池,一開始她害怕不肯下水。於是我請她坐在岸邊,先請她把腿放在水裡面,然後一點一點把她潑濕。等到她覺得可以了,再讓她進池子。那時候她只要一下水,就一定想要我們抱,久久不肯放手。就這樣一點一滴,循序漸進,後來她願意自己戴臂圈玩了,但還不會游,而且不太願意把頭放到水裡面。

每次去游泳池,都是我跟先生輪流去成人池游泳運動,另一人待在兒童池陪女兒玩,然後再換手。每次去我都想挑戰女兒的極限。以舒適圈為同心圓的最內圈,距離舒適圈外圍太遙遠的地方是恐懼圈。恐懼圈中很難學習,但是恐懼圈跟舒適圈中間則是學習圈,是學習發生的地方。要讓女兒有一點不舒服,但是又不要太恐懼,這樣才會進步。

前幾天我們家又去游泳。先生游泳時換我帶女兒,教她用浮板踢水(而且還是戴著臂圈)。這代表我不會扶著她,必須放手了。我告訴她,踢腳時腳要打直,膝蓋不要彎曲。教完她如何踢水,我示範一遍,然後面對著女兒放開手,站在她前面一小步,請她踢水到我站的地方。

此時她已經不斷唉唉叫了,一直說「媽媽不要放開!」我安撫她一下然後繼續,請她踢過來。她一踢過來,我又偷偷再往後一步。就在一片唉唉叫聲之中,女兒學會自己用浮板踢水了。

我跟她說:「妳看妳看!妳會自己踢水了耶!」
女兒露出非常得意的笑容。
我:「為什麼妳現在會踢水?妳是本來就會嗎?」
女兒:「不是,因為我有學習。」
女兒可以學到這件事情,知道人都是可以因為學習而改變的,這比起會踢水本身更重要,太好了。這就是 Carol Dweck 教授談的成長型思維啊!




我說:「那我們下次來想新的挑戰吧!下次妳想要把臂圈拿掉,還是要把頭放到水裡玩猜拳呢?」
女兒:「我都不要。」
我:「那下次去游泳,妳自己想一個挑戰。要比這次難的喔!」
於是,下次又要開啟一次同樣的循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