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0年6月15日 星期一

翻譯研究所入學考試如何準備?part 1


作者:黃致潔

(寫於2008年,師大翻譯所就學期間)




我時常被問到這個問題,一直想寫篇文章,也紀錄自己準備考試的過程。今天就來說一說吧!當時報考師大跟輔大兩間學校,師大先放榜,所以輔大雖然進入第二階段,後來也沒有去考了。

我自己是升大四的暑假才決定要考翻譯所的。大三忙社團忙得昏天暗地,沒什麼時間心力思考研究所的問題。不過當時就已經對口譯很有興趣,希望可以朝實務的方向前進。正好,升大四的暑假剛好參加了一個活動,到香港大陸交流,接觸到對岸優秀的大學生,受到很大的刺激,像被電到一樣,深深覺得自己很不足。時機也剛好,我回到台灣之後就下定決心好好努力,準備翻譯所。


我覺得考翻譯所(尤其是口譯組)最重要的是對口譯這個行業/學門的了解。高中大學時代看了一些相關書籍,比如張嘉倩老師的《英文榜首張嘉倩》、蔣希敏老師的《譯口同聲》、張介英的《英文王子張介英》,都是了解口譯很好的方法。大三時也修系上何慧玲老師的口譯入門,在技巧方面有過基本的練習。我覺得,真的要了解到,口譯是非常非常辛苦的一條路,不是說進到翻譯所一定能當口譯員(這只是個一連串學習的開始)、學口譯投資報酬率未必很高(當然,一定也能獲得很多)。一定一定要有興趣有熱情才來念,這樣才會開心!(我都覺得考試簡章上應該寫個Warning:Those that think this is a glamourous job should not register for the exam. 

接下來就是從各大研究所網站搜集資料,了解考試內容及要求條件。我考試當時師大要求IELTSTOEFL成績到達某一標準才能報考。現在則已經取消這種規定了。關於IELTS的準備,這裡就先不談了。

師大翻譯所的考試科目,筆試包含:中文、英文、翻譯、及基本常識(基本常識目前已不考)。口試科目包含:重述(即放一段約一分鐘的英文,在不記筆記的狀態下把聽到的內容盡量重述,考驗記憶力)、翻譯(也是放約一分鐘的中文或英文,在不記筆記的狀態下把聽到的內容盡量譯出來,考驗翻譯能力)、及面談(考驗考生的應對與談吐)。接下來就筆試和口試分別說明。

◎筆試:

1.中文:


每天看報紙,最好可以把不錯的文章大聲朗讀出來,同時也可以訓練口語能力及增進常識(開始準備之後,覺得自己還真是無知啊。大學時代沒有看報紙的習慣,都不知道世界上發生些什麼事情,非常慚愧!)。我會把一些不錯的搭配詞跟成語記下來,筆譯時也派得上用場。準備重點在於把一些可以"recongnize"的中文語彙變得能夠"produce",也訓練語言的彈性,練習同一句話用不同方式來表達。

考前一個月,我把高中國立編譯館編的小小本國文課本拿出來,把所有古文再讀一遍。另外也買了兩本高中的國文參考書,主要練習成語為主。雖然沒有做完,但我覺得對國文能力的增進有幫助,覺得自己國文能力不夠好的人可以嘗試看看。

師大這幾年的國文考題都考縮寫文章(比如把一篇1200字的文字縮寫成200字)或換句話說。主要是要考生用自己的話說出重點。所以除了組織能力、思考邏輯要強,才能抓出文章精華加以改寫;語言的靈活度非常的重要,才有辦法用另一種方式改寫。

這些能力平常就要累績,我覺得看完一篇文章、一本書、或一部電影,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或寫出來(當然以寫出來為佳)是很好的訓練方式。

2.英文:


我覺得英文是靠平日的累積,非不是考試前的準備。但就準備考試而言,我固定會閱讀《Time》雜誌(其實大三就開始訂了,只是到考研究所才好好的讀,人性的弱點在此表露無遺啊),幾乎每期都會看完。一開始還不習慣所以比較辛苦,可是過了一陣子就覺得讀起來算是輕鬆了。《The Economist》內容較難訊息又密,考前就是盡量選些重要的來讀了。

另外也買了經典傳訊出的《時代經典用字》,裡面有分政治、經濟、人文等各種類別,講解常見字的詞語及用法。我買的是四合一精簡版,小小一本可以隨身攜帶很方便,也幾乎讀完。我覺得對我非常有幫助,所以大力推薦!

然後只要有時間,也幾乎每天看英文報紙(當時讀Taipei TimesTaiwan News),可以了解一些中文詞的英文說法。而在閱讀中,也會把好的單字跟句子寫下來,算是建立自己的小型資料庫,然後反覆閱讀。

3.翻譯:


大四時系上規定翻譯與寫作為必修課,對我的翻譯技巧很有幫助(比如上課老師會講到詞性的轉換、或是句子結構等),每個禮拜也都會有一篇翻譯作業當做練習。不過若是沒有機會上課,自己找書來看也可行,推薦劉宓慶老師寫的書,選一兩本來看,裡頭都有涵蓋基本翻譯技巧。

不過技巧之外,實際練習非常重要。我買了幾本翻譯練習的書籍,裡面都附有練習及參考答案。其中對我最有幫助的是葉子南的《翻譯的理論與實踐》,附有各種不同類型題材的英譯中練習。考試前大概一到二個月就每天做一篇,然後對照參考答案。而中譯英方面,則是用光華雜誌或Time解讀練習,選擇與考試題目長度相當的文章(或取其片段)做中譯英練習,再參考範文。通常要注意的不是譯得對不對,而是好不好,把人家譯的好的地方記下來,很有幫助。

另外,當時看師大考古題,還有一兩年考翻譯的歷史。所以當時我在圖書館找書來讀,這方面我覺得有基本的了解就夠了。

而到了考前一個月,我仿照考題,規定自己每天做四篇練習,分別中譯英及英譯中,並且限制時間(與考試時間相同)。有許多人文筆很好,但是考試是有時間限制的,所以必須訓練自己在特定時間寫完題目的能力。師大的翻譯通常有四題,所以一題其實只有二十到三十分鐘的時間可以作答,要好好把握。

4.常識:


目前師大已取消這項科目,輔大本來就不考。不過雖然不考,常識/各領域知識對翻譯所的考生還是非常重要,不但背景知識對翻譯很重要,也會在口試中顯現出你到底有沒有料。

主要的重點就是要多看報章雜誌,了解世界的脈動。比如說,要知道以巴衝突的原因、利率與景氣的關係、WTO到底是什麼、京都議定書為什麼重要、台灣加入了哪些大型國際組際...這些也是靠平常閱讀所養成的知識。建議閱讀的是天下、商周等雜誌(這些都是我上譯研所才開始讀的,之前都是仰賴TimeThe Economist跟報紙)。另外,看報紙時一定要看國際版(不過台灣報紙國際版內容太少,可以自己上網去看國外報紙)。

網路是很好的資源,對於某項常聽到的議題不了解,就動動手上網去查吧。比如說,奈米科技到底在做什麼呢?或是總統制跟內閣制有什麼不同?這些都是自己可以主動去學習的。不過,我覺得考翻譯所(還有念翻譯所)最困難的地方,是並沒有所謂的書單,就是能累積多少就算多少,所以多多少少會有資訊焦慮的感覺(到現在我還是啊)。但是就抱持著讀到賺到的心態,自己心理壓力才不會那麼大。

另外,我很幸運,大四那一年在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工讀,幾乎每天都要幫忙做一到兩篇的國際新聞摘譯,也藉那個機會了解國際情勢並且練習翻譯。在那裡工讀有機會參加些大型正式活動(如外交使節酒會、春酒等等),要做接待的工作,無形之中也增長了些見識。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