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1年2月19日 星期五

如何提升口譯與語言學習的生產力?

 

作者:黃致潔


春節假期讀了王永福的新書《工作與生活的技術》,對於書中許多管理工作與生活的方法感到心有戚戚焉。其中談到管理時間、精力與注意力的章節,除了讓我覺得在工作與生活方面很受用,更覺得可以應用在口譯與語言學習上面。


相較於過去許多 Self-help 的書籍只強調管理「時間」,現在更重視「時間」與「精力」與「注意力」三者並重,才能達成預定目標,發揮「生產力」。管理時間,是指單位時間內做了什麼事情;管理精力,是讓自己透過生活作息或聰明的方法(比如睡眠、運動、飲食),讓體能處於最佳狀態;管理注意力,則是讓自己聚精會神在重要的事情上,減少分心。


 

現在只談時間管理已經落伍了,更聚焦在把時間用來做什麼,以及如何做,而且最重要的是必須檢視「成就」了什麼,以及是否達成預定目標?如果上述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,才能算有效發揮了「生產力」。幾年前的商管類暢銷書籍《最有生產力的一年》一書,也特別強調這個重點。




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

睡出生產力? Master Class - The Science of Better Sleep 線上課程筆記

作者:黃致潔


一直以來,我都不是聰明型的學生,深刻感受到自己不管是讀書、做事、工作要達到跟其他人一樣的結果,需要付出的是更多的努力。也因為如此,我常常思考如何把時間的效果發揮到極致,不想浪費任何時間在沒有「生產力」的事情上,比如說睡覺,比如說休息。

高中時,段考前我時常到一個要好的同學家過夜,因為我們要一起熬夜念書,念到凌晨兩三點再去睡一下,做最後衝刺。大學時念英語系,學業非常沉重,週末我都八點起床,準時九點上圖書館,把那個禮拜該念的教材跟該做的作業完成。念翻譯研究所時,我時常被害怕表現不好的心情追著,總覺得要努力往前奔跑,所以週末也都貢獻給寫作業跟練習口譯技巧。日常生活中,通勤時我得聽新聞、做家事時要聽有聲書、週末吃早餐要看報紙,很少刻意撥出時間好好睡覺與休息,一直到近幾年,這種心態才慢慢轉變。



2020年6月19日 星期五

國際會議口譯員怎麼穿?換位思考就對了!


作者:黃致潔




口譯前輩最近聊到在不同的口譯工作場合,男性口譯員要穿著什麼服裝的話題。國際會議口譯員職場的穿著打扮這件事,我一直很有興趣,也特別留心觀察。

雖然會議口譯很多時候是幕後工作,在許多國際會議或是論壇講座中,口譯員身在幕後的口譯廂裡做同步口譯,未必需要露臉;不過,另外一種逐步口譯的工作型態,口譯員就必須上台,也是鎂光燈下的焦點。

必須夠好,但不必最好


作者:黃致潔




最近有機會跟研究所的恩師見面,聊到疫情之下的遠距教學與市場上的線上課程。

老師在台灣頂尖的大學的外文系任教,告訴我說,她之前之所以會接觸到線上課程,是因為自己的學生許多都透過線上課程,學習各種不同領域的知識。老師任教的大學,還曾經有學生想找同班同學一同在線上平台開課,為系上的畢業公演籌措經費。當時有一位同學提出這個想法,不過其他同學都因為覺得自己還很「不足」,因此沒有實際行動。

四歲娃娃的成長型思維


作者:黃致潔




我高中是游泳校隊,大學時期也繼續參加校隊練習游泳。

雖然大家都說要「易子而教」,但是現在帶女兒去游泳池玩水時,還是會忍不住想要教她一下。從女兒很小的時候,我們就常帶她去游泳池,沒有上課也沒有教練,目標是先讓她不怕水、喜歡水。

四歲的女兒個性比較謹慎,從一歲左右開始去游泳池,一開始她害怕不肯下水。於是我請她坐在岸邊,先請她把腿放在水裡面,然後一點一點把她潑濕。等到她覺得可以了,再讓她進池子。那時候她只要一下水,就一定想要我們抱,久久不肯放手。就這樣一點一滴,循序漸進,後來她願意自己戴臂圈玩了,但還不會游,而且不太願意把頭放到水裡面。

工作紀實:文章列表





雙語主持紀實:2020年唐獎永續發展獎得獎人公佈記者會

雙語主持紀實:立穩根基、共創未來AIT@40-美台關係展桃園場開幕

首頁



雙語主持紀實:2020年唐獎永續發展獎得獎人公佈記者會


作者:黃致潔




今年有幸第四度參與唐獎的雙語主持工作。

唐獎發源自台灣,由尹衍樑博士於2014年設立,創立當時被認為是台灣第一座真正的國際級大獎,同時也時常被譽為「東方的諾貝爾獎」。

雖然如此,我其實認為諾貝爾獎與唐獎兩個獎項並非平行,而是彼此之間互補。諾貝爾獎於20世紀創立,頒發物理、化學、醫學、文學、和平、經濟學等獎項。唐獎關注的則是21世紀的重要議題,鼓勵永續發展、生技醫藥、漢學以及法治等領域的重要研究。

2020年6月15日 星期一

商業、學語言與人生的策略方向,你掌握了嗎?


作者:黃致潔




最近「策略」以及「營運」這兩個觀念,一直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出現在我的生活中,不論是家庭生活、跟朋友同事聊天對談、自己的教學方法,以及目前正在當學生的進修課程中,都不斷的碰到同樣的主題。

我沒讀過商學院,接觸商業相關的觀念,是透過接受會議引導師的訓練、持續進修以及大量閱讀而學會的。

策略和營運,好比一艘船的方向盤以及馬達,也可以說是人的眼睛與雙腳。如果方向錯誤或是沒有方向,那麼即便馬達轉得再順、或是腳跑得再快(很有效率 efficiency),仍然沒辦法達到目的地(沒有效果 effectiveness),永遠都是兩者配合,有正確的方向,並且努力執行,兩者配合才能達標。策略和營運,就是 do the right things(挑對的事情做)與 do things right(把事情做對)的差別。

閱讀與反思:文章列表




睡出生產力?Master Class - The Science of Better Sleep 

必須夠好,但不必最好

四歲娃娃的成長型思維

美妝大師 Bobbi Brown 的人生智慧

淺薄時代的原子習慣

商業、學語言與人生的策略方向,你掌握了嗎?

首頁





翻譯研究所入學考試如何準備?part 2


作者:黃致潔

(寫於2008年,師大翻譯所就學期間)





◎口試:

口試是考試成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,雖然說筆試口試各占總成績的50%,但是就口譯組而言,往往決定錄取與否,是在口試中拉開來的。師大的第一階段放榜到口試時間距離很近,所以不可以想說到知道通過再來準備,那就來不及了。

上一篇說到口試科目包含:重述(即放一段約一分鐘的英文,在不記筆記的狀態下把聽到的內容盡量重述,考驗記憶力)、逐步口譯(也是放約一分鐘的中文或英文,在不記筆記的狀態下把聽到的內容盡量譯出來,考驗翻譯能力)、及面談(考驗考生的應對與談吐)。

翻譯研究所入學考試如何準備?part 1


作者:黃致潔

(寫於2008年,師大翻譯所就學期間)




我時常被問到這個問題,一直想寫篇文章,也紀錄自己準備考試的過程。今天就來說一說吧!當時報考師大跟輔大兩間學校,師大先放榜,所以輔大雖然進入第二階段,後來也沒有去考了。

我自己是升大四的暑假才決定要考翻譯所的。大三忙社團忙得昏天暗地,沒什麼時間心力思考研究所的問題。不過當時就已經對口譯很有興趣,希望可以朝實務的方向前進。正好,升大四的暑假剛好參加了一個活動,到香港大陸交流,接觸到對岸優秀的大學生,受到很大的刺激,像被電到一樣,深深覺得自己很不足。時機也剛好,我回到台灣之後就下定決心好好努力,準備翻譯所。

口譯的專業?


作者:黃致潔

2018年刊登於聯合報




身為專職的國際會議口譯員,最近工作常接觸到的主題為人文、社會和教育。好幾個場合裡,聽到講者訴說動人的故事,我竟然跟著情緒激動起來,眼淚止不住,邊落淚邊口譯。

如果是口譯員人在幕後的同步口譯,現場觀眾只聽得到口譯員的聲音,那倒還無所謂;但如果是必須在鎂光燈之下,接受眾人目光的逐步口譯,就比較難為情了。最近有一次我把頭撇開,有點害羞自己的淚水被看見;記得多年前曾發生過類似狀況,台下還有觀眾上前遞面紙給我。

英語與翻譯學習:文章列表





如何提升口譯與語言學習的生產力?

專業口譯員也要學的質感說話課


作者:黃致潔




從事中英文同步口譯、雙語主持與會議引導師的工作多年,說話是我吃飯的工具。工作中,時常必須聆聽各行各業的菁英說話,也需要濃縮對方表達的內涵,用自己的方式傾吐。過程中,自然也從優秀的講者身上學會一招半式。

曾經,我也善用自己的伶牙俐齒、唇槍舌箭,說話時一針見血,刀刀見骨,在言語上讓對方節節敗退,啞口無言。時間一久,卻漸漸發現,在言語的你來我往之中,即便自己在唇舌上勝出一籌,但是往往贏了面子、輸了裡子。對話的一方只是在氣勢上不如我強悍,心中卻未必認同我的看法,更可能因為自己說話咄咄逼人的姿態,讓對方退避三舍,甚至拒絕溝通。如此一來,再有力、有理的觀點,也會因為對方關起耳朵不願傾聽,而可惜了。

中英口譯與國際溝通:文章列表






國際會議口譯員怎麼穿?換位思考就對了!

遠距時代的國際溝通,你準備好了嗎?

這樣練習,口譯技巧與人生都會無往不利

美妝大師 Bobbi Brown 的溝通智慧

玻璃缸裡的小金魚-國際會議現場的幕後之聲

口譯市場的「共好」

三分鐘英語遠距會議小教室:放慢你的語速

人工的智慧時代,學語言、學翻譯有用嗎?

口譯的專業?

首頁



人工智慧的時代,學語言、學翻譯有用嗎?


作者:黃致潔




最近受到在大學任教的好朋友邀請,到東吳大學英文系二年級的翻譯課程中,與同學們聊翻譯與語言學習這件事。

我已經好多年沒在大學教書了,不太熟悉現在的大學生在意的是什麼。而且十九歲這個年紀,每一年只是離我越來越遙遠。不過,我回想到有一次跟客戶聊天,我們談到不管是工作或是學習,都要理解「為什麼」而做很重要,談到 see the bigger picture 這件事情。客戶說,要讓對方知道,他不只是在砌一塊磚,而是在蓋萬里長城。

二十一世紀的環境變化得太快,現在大學生以後要做的工作,很多現在都還沒被發明出來。在人工智慧的時代,我們都被告知(或是威脅?),語言或是翻譯工作(以及許多其他工作)很有可能被機器翻譯或是 AI 取代。既然是如此,那為什麼現在要學語言、學翻譯呢?

淺薄時代的原子習慣


作者:黃致潔




過去一年對我影響很大,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叫《原子習慣: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》。這本書談的主題是習慣的複利效應,但是重點在於書中不只是談「做什麼」,更重要的是「怎麼做」。

大家都知道在工作與生活中建立好習慣非常重要,而且隨著好習慣長時間的累積,最後的結果會因為複利效應,而有驚人的成長。不過身而為人,往往會碰到的問題是了解到觀念當然很好,但是然後呢?接下來要如何化為行動?可以如何實踐?

《原子習慣》這本書,提供了務實並且隨學即用的解答。比如說,要培養好習慣,就要讓你進步顯而易見,透過每日標記自己好習慣的方式,看到進步。因此讀完書的那一個月,我只要運動一天,就在家中的月曆上貼上貼紙做記號。這種回歸小學時代的「好寶寶卡」獎勵方式,竟然讓我在極度忙碌的工作中,一個月內維持15天的運動習慣。

三分鐘英語遠距會議小教室:放慢你的語速!


作者:黃致潔

本文同步刊登於:Master Talks 


  

大家知道跨國會議中,什麼事情容易造成溝通時的理解困難嗎?

根據德國商務雜誌 Business Spotlight 的一項調查,非英語母語的職場人士,有86%覺得跨國會議中,要理解其他英語母語人士的發言,最大的困難就是英語母語人士說話太快了;而要理解其他同樣非英語母語的人士的口語表達,最困難的第一名是對方說話不夠清楚(61%),第二名則是口音太重(58%)

口譯市場的「共好」


作者:黃致潔




這幾個月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,大型集會跟國際旅行戛然而止。

身為會議展覽產業中的口譯工作者,我們賴以維生的國際會議活動可以說是瞬間消失,在口譯方面的收入幾乎歸零,只留下零星的遠距工作。不管是翻譯公司、口譯器材設備商、第一線的口譯員、活動主持人等等,產業的大家都在過寒冬。

我很幸運,還有筆譯以及其他類型的工作維持基本的收入。我有幾個筆譯工作的客戶,以前都是我自己獨立完成工作,後來工作量大到吃不下來了,漸漸演變成由團隊其他夥伴翻譯,我做校稿與專案管理的工作。大家各司其職,配合得很好。客戶獲得高品質的翻譯,我跟工作夥伴都有工作(更重要的是收入)。其中一位工作夥伴靠著我們合作的筆譯工作,獲得優渥的收入與彈性的時間,甚至到歐洲念書,一邊念學位還能一邊工作。我也很感謝合作夥伴,因為長久的合作關係、信任感與默契,難以複製與取代。

前陣子與朋友碰面聊天,對方問我,在沒有口譯工作的情況下,有沒有把手邊的筆譯工作接回來自己做(因為自己做的收入,一定比起校稿與專案管理還高出得多)。我說沒有,原因是覺得疫情可能幾個月就過去了,在經濟與生活條件允許的前提下,我覺得不需要這麼做。

2020年6月14日 星期日

雙語主持紀實:立穩根基、共創未來AIT@40-美台關係展桃園場開幕


作者:黃致潔

寫於2019年8月14日




美國在台協會立穩根基、共創未來AIT@40-1979年後美台關係展桃園場開幕主持,聽了幾個演講,心中好多感受。

今年是美國的臺灣關係法四十週年,也是美國在台協會成立四十週年。回顧台灣的民主發展史,絕對與台美關係密不可分。我自己成長過程中,也有許多這樣的記憶。

1995522日,柯林頓政府同意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先生於當年到美進行「非官方的、私人的訪問」,參加康乃爾大學的畢業典禮,打破將近17年來,從未有台灣最高層領導訪美慣例。

其實這段歷史我也參與了,因為當時父親是康乃爾大學的博士生,我們一家就在康乃爾大學。小學時期,我在美國就參與了當時的台灣學生的公開集會示威,和大人們一起在校園裡和大街上舉牌,爭取美國政府讓李登輝先生訪美,家中還有當年爸媽在美國參加李登輝先生訪美活動的合照。

1996年台海危機的時候,我已經回到台灣。年紀雖然不大,但是仍然記得社會肅殺緊張的氣氛。當時美國派遣第七艦隊航空母艦戰鬥群協防台灣海峽,台灣人民也順利完成第一次總統直接民選,一直到現在,我們保有權利決定自己的領導人。



玻璃缸裡的小金魚-國際會議現場的幕後之聲


作者:黃致潔

2018年發表於聯合報


奧斯陸自由論壇口譯團隊:師大翻譯所校友 Grace 黃致潔、Mark Cheng;台大翻譯所校友 Serena Lin

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與騰訊合作,首次結合AI與同步口譯技術,即時將發言內容翻譯成中英雙語,再透過投影布幕展示內容。不過,AI的翻譯內容「笑」果十足,把「一帶一路」翻譯成「一條公路和一條腰帶」。另外,「Yes, please」則成「是的,求你了」。

又不久之前,一位中國口譯員在網路上發文,揭發「科大訊飛」這家公司將她與同事在現場的口譯,假冒成AI翻譯的內容。當天會議在官網上進行直播,號稱使用「智能語音技術,實現國際高端會議的中英文頻道切換、智慧翻譯和自動語音播報。」可是實際上,該公司聲稱的「AI同步口譯」,只是把口譯員現場譯出來的內容,經語音辨識,用電腦將同樣內容「念出來」罷了。AI與翻譯的議題引起討論,也關注到國際會議現場的幕後之聲。

美妝大師 Bobbi Brown 的溝通智慧


作者:黃致潔




最近迷上美國 Master Class 的線上課程,其中有一門課是美妝大師 Bobbi Brown 教化妝,其中她說到 ”Don't be afraid to be communicative.”(不要害怕溝通。)

身為口譯員與主持人,平常就是靠說話與溝通這檔事吃飯,做跨語言的溝通、跨國際的溝通。不過一直到最近,我對溝通這件事情又有更深刻的層受。

這樣練習,口譯技巧與人生無往不利


作者:黃致潔





教授中英文口譯的過程中,最常被學生問到的問題,就是如何精進英文能力?同學們說,為什麼已經花很多時間學習了,卻還是看不到明顯的成效呢?其實關鍵就在於,學習者不懂如何學習,不了解優質的學習與練習方法是什麼樣子。學口譯也好,學英文也罷,任何領域的學習,「刻意練習」的時數與品質,都是一個領域的專家與泛泛之輩之間最大的差別。

「刻意練習法」相較於「天真練習法」,後者是靠反覆做某件事情,期待不斷重複可以帶來進步。但是,如果只是把原本就會的事情一而再、再而三的重複操作,沒有挑戰自己、突破舒適圈再精進,那麼即便練習了一萬個小時,也只是把原本不怎麼樣的能力練得更熟練而已。

成長的味道


作者:黃致潔

2019年1月19日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





俗話說「睹物思人」,代表看到某些物品或是身處某些場景,就會想起某個當下的人、事、物以及情境。其實,氣味也有同樣的效果,在人生的不同時期,總有些令人印象深刻或是難以忘懷的味道。

關於作者





黃致潔 Grace Huang


中英文會議口譯/雙語主持/會議引導師。臺灣師大翻譯研究所口譯組碩士,具備超過十年近千場口譯與主持經驗。中英文雙母語程度,溝通風格專業且帶有溫度。

就讀師大翻譯研究所期間,獲得第一屆海峽兩岸口譯大賽冠軍,經多家媒體報導。語言精煉,深諳國際溝通與文化差異,精準適切傳達重要訊息。擅長國際會議、活動與典禮主持,熟悉國際儀節,思路清晰,臨場反應佳,為重要國際場合加值,協助突顯主軸與質感。所發表之溝通表達與口譯相關文章,亦散見各報章雜誌。

美國 Paterson Process 企業策略規劃 Facilitator 認證;歐洲 Orange Gibbon 會議引導師結業。協助跨國企業進行商業策略規劃,擅長傾聽與引導跨文化團隊成員溝通發言,善於收斂重點並且統整資訊,達成優質會議成效。





口譯服務對象包括中華⺠國現任與前任正副總統、行政院長、縣市首長、美國前副總統高爾、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、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、GoogleMicrosoftIntelARM IBM、星展銀行、TeslaChanelGucciCoach 各大外商企業高層。




主持經歷涵蓋20142020唐獎系列活動與頒獎典禮、聽障奧運邀請賽開幕暨閉幕典禮、2016自行車城市大會、2009-2014 APEC 國際會議系列活動、WCIT 世界資訊科技大會、經濟部全球招商論壇、鶯歌陶瓷藝術節、 Tesla 旗艦店開幕、海尼根啤酒城市滑水道開幕、長榮航空全新服務升級發表會等。




曾任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、大同大學應用外語學系、 語言訓練測驗中心、臺大語言中心、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等單位英語口譯及主持課程講師;亦為企業規劃、執行中英口譯、英語溝通與簡報課程。 


線上課程:




媒體報導:

遠距時代的國際溝通,你準備好了嗎?


作者:黃致潔

本文於 MasterTalks 同步刊登

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全球,大型會議與活動都延期或取消,不論是企業甚至是學校,往往轉為線上會議或是線上學習。在家工作、遠距溝通的時代,Con-call 早已經成為新顯學,不過做好con-call背後的重要觀念與技巧,你學過了嗎?

以下提供四個隨學即用的 con-call 方法,幫助你專業提升!